据报道,公安部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,近日组织完成了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》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。其中明确规定,乘用车每次启动后,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(0~100km/h)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。同时,纯电动、插混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,在静止、蠕行时能够检测,抑制动力输出,并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(例如:声或光信号)提示驾驶人。笔者以为,太慢不好,过快也不好,限制汽车加速度很有必要。
所谓百公里加速时间,是指机动车从静止状态(0km/h)直线加速至100km/h所需时长(以秒为单位),属于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核心量化指标。该参数直观反映车辆扭矩特性与动力系统匹配度,测试成绩受环境温湿度、路面状况及车辆工况等多重因素影响。专业测试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实施,采用标准化的加速测试方法与设备采集数据。根据车辆类型差异,一般1.6L紧凑型轿车普遍需11-13秒,2.0T中型轿车约为7-8秒,而超级跑车多保持在8秒内完成加速。
毋庸置疑,百公里加速时间对于汽车来说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。百公里加速时间较短,可以带来无限的驾驶乐趣和激情,强烈的推背感、发动机的轰鸣(或电动机的无声迅猛),能带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驾驶乐趣,这是很多人追求性能车的核心原因。而且,还具有更强的超车和并线能力,在高速公路上超车、在国道借道超车时,强大的加速能力意味着更短的危险时间,能更快地完成动作,提升安全性。特别是在红绿灯起步、快速汇入主路时,动力响应快会让你感觉车辆更跟脚,驾驶更从容。而对于汽车制造厂家来说,更是技术实力的体现,因为百公里加速是汽车动力总成(发动机、变速箱、电机、电控、轮胎等)综合性能的直接体现,是厂家技术实力的“门面”。

提高汽车加速性能,尽量缩短百公里加速时间,是很多汽车制造厂家和跑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目标。对于性能车/跑车爱好者,5秒以内是性能的象征,3秒以内则是超跑和顶级电动车的领域,这是为赛道和极致体验准备的。如今,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,尤其是进入电动车时代,加速已经变得“廉价”,很多家用电动车都能轻松跑进5-6秒。然而,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的。百公里加速时间虽然越短表明汽车性能越好,但是短到一定程度,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。比如,如果控制不当,在湿滑路面或急加速时,更容易出现甩尾、打滑等失控情况,对普通驾驶者的技术是考验。在公共道路上,过快的加速能力很容易导致超速,增加违章和事故风险。
太慢不好,过快也不好,限制汽车加速度很有必要。此次公安部新制定的国家标准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》征求意见稿,规定乘用车每次启动后,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,并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,是出于对汽车驾驶安全的考量,也是出于对道路安全的保障,是一种未雨绸缪,非常及时和必要。
上一篇: 艹人软件:恶意攻击型软件检测工具